《關于加強全市建筑工程質量檢測報告
防偽溯源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推進工程檢測信息化建設,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簡稱檢測機構)檢測行為,促進工程質量檢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根據《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進一步規范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管理的通知》要求,現就我市實施建筑工程質量檢測報告防偽溯源管理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管理要求
(一)全報告上傳
在中山市內開展業務的檢測機構(含外市檢測機構)須將檢測報告上傳至中山市建設工程建材和檢測監管系統,在系統獲得“中山住建二維碼”的防偽標記。二維碼應標注在檢測報告上,對于頁碼較多的應同時標注在報告封面和關鍵頁,關鍵頁作為檢測報告正頁一并裝訂。
報告上傳的方式分為系統接口自動對接上傳和關鍵頁上傳兩種方式,附件2《報告上傳接口文檔》里的項目為必須自動對接的,其他項目的報告可采用關鍵頁方式并逐步實現自動對接。
(二)外檢視頻記錄
各檢測機構需配備執法儀或其他能滿足使用的視頻拍攝設備,在進行外檢時全程拍攝檢測活動視頻:
1、外檢是指在工程項目現場進行的檢測活動。
2、拍攝設備規格參數應滿足附件1要求,視頻應保存在中山本地辦公場所專用電腦上,保存期限不少于6個月,視頻文件名為“XXXX工程-檢測項目-時間”。外市檢測機構在中山本地做的外檢業務視頻也必須保存在本地辦公場所。
3、每個項目的視頻開始時應在能反映場地全景處舉牌拍攝,牌子注明工程名稱、檢測項目、檢測日期、檢測員姓名信息。如遇中午、夜間休息后繼續檢測的,應舉牌說明清楚同一系列。
4、靜載類試驗時間跨度較長,當拍攝機位固定不動時,可拍攝加載前2級和卸載后2級,后2級時應有舉牌說明。如中途出現異常情況,應馬上開機拍攝。
5、拍攝視野原則是能反映檢測活動和受檢部位差別。檢測位置或設備比較固定的,可固定拍攝機位,例如靜載、高應變、樁鉆芯等;檢測位置變化較多的,可佩帶于檢測員身上,例如結構實體檢測等。
6、檢測機構應采取可靠措施保證外檢拍攝設備能正常運作,監督檢查時發現缺失外檢視頻的,視為無視頻。
7、以下特殊項目可以不拍攝視頻:CCTV等本身有采集視頻音頻的項目;道路檢測中的激光平整度、激光車轍、FWD落錘式彎沉、橫向力系數等車載檢測項目;橋梁動靜載等大型檢測;沉降、軟基、基坑等監測類項目;已有其他手段能反映現場檢測過程的特殊項目。
(三)外檢人員實地打卡刷臉
所有外檢項目,必須按規定在市檢測監管平臺提前填報外檢計劃(樁基和驗評類的還需上傳《檢測方案回執》),再按計劃實施現場試驗并接受監管部門飛行檢查。檢測人員在入場檢測前應使用小程序“中山市建設工程檢測監管小助手”進行工地現場打卡定位,刷臉驗證。如檢測活動超過一天的,第二天入場時仍需打卡刷臉。刷臉的檢測人員應與檢測報告上簽名人一致。
(四)用于驗收資料的檢測報告,其檢測項目、方法和數量應符合檢測和驗收規范要求。各檢測機構應及時按新修訂規范的要求完成計量評審,未滿足要求的不得承接相關項目的檢測業務。
2021年4月1日起用于竣工驗收資料的室內環境和門窗三性的檢測項目和數量應符合相關規范標準要求,可參考《室內環境及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檢測工作指引(2021版)》(詳見附件4)。
(五)在本市開展消防設施檢測、評估業務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參照本通知要求執行。
二、工作安排
2021年4月1日起市檢測監管系統全報告對接正式運行,無標注防偽“中山住建二維碼”的檢測報告不得作為工程質量驗收依據。外檢活動無同步拍攝檢測活動視頻、檢測人員無按規定打卡刷臉的將按誠信管理辦法對相關檢測機構進行處理;有涉嫌出具虛假報告違法行為的,將對相關檢測機構拉入誠信黑名單,并按規定移交有關執法部門處罰。
附件:
1、拍攝設備規格參數表2、報告上傳接口文檔3、檢測報告上傳操作指南(機構版)
4、室內環境及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檢測工作指引(2021版)
中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1年3月9日